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是1949年解放者战争期间;B项时间是1949年9月为筹备新中国成立而召开的会议,B项排除;C项召开时间是1954年,此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符合题意;D项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惟一的第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想到更多的是责任。”作为人大代表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 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 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 参加开国大典    D. 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查看答案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写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在哪个朝代得以完善?

(3)科举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①听魏征的故事 ②读李白的诗 ③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④读《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