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侵略者”是指(...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侵略者”是指( )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日本军队    D. 八国联军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要求选出“侵略者”所指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宫城”在当时又称为什么?它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材料三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3)明清时期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著作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清朝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做斗争的例子。

材料二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材料三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各朝都居于主动的地位,明清时期(注:鸦片战争以前)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

(2)材料二的奏章反映了清朝实行哪一政策?谈谈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

(4)上述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2)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这一故事情节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这部名著是(  )

A. 《窦娥冤》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