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

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 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识记能力。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该说法正确;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该说法正确;C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颁布的,说法不正确;D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该说法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

 

查看答案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一

           ;②           ;③           ;④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英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有哪些典型事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种“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概括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