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文件?在哪次会议上形成的?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请谈谈该规划完成产生的影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是农业国家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没能彻底改变封建官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资源的社会现实。只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广大的雇农、贫农和其他农民群众,分得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所以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1954年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3)依据所学知识,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有了这个初步基础,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逐步构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查看答案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 大包干    B. 公私合营

C. 集体化    D. 生产合作社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社会保障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查看答案

1955年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B.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提出了改革开放总方针

D. 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查看答案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信任感所代替”。“ 这些原则”指的是(  )

A. 求同存异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和平外交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