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共产党人不懈...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地位。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 (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的探索包括: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机关。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我国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光辉的历程】

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2)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4)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分别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5)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据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为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我国政府编制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什么?

材料四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的“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

A. 海外贸易    B. 文化教育    C. 军事外交    D. 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以下内容出自其中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C.“条条大路通罗马”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