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部部人物传记。下表是历史事件和所对应人物活动的描述,其中不符...

有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部部人物传记。下表是历史事件和所对应人物活动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选项

历史事件

相关历史人物

A

五四运动

邓世昌壮烈殉国

B

遵义会议

毛泽东力挽狂澜

C

重庆谈判

蒋介石假意和平

D

抗美援朝

彭德怀临危受命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视死如归,撞向日舰吉野,壮烈殉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处苏州河与黄埔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是中国最老的钢结构桥梁,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历经三次变迁。

 

图一是租界工部局建于1856年的木桥,只向华人收取“过桥税”;图二是1876年工部局迫于众怒在原桥近侧造的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图三是工部局于1907年重建的钢结构桥。从外白渡桥的变迁中,我们不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

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C.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 近代中国国力的提升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 割让香港岛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查看答案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在他一生中,写下了很多诗歌,反映不同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七律》,1935年10月

材料二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毛泽东《重庆谈判·七律》,1945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1949年4月

(1)材料一毛泽东的诗,记述的是“红军长征”,请你写出在红军长征中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名称?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毛泽东的诗,记述的是“重庆谈判”,请你写出蒋介石发起重庆谈判的目的?重庆谈判的结果?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

(4)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请你写出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名称?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概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康有为等人领导的运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查看答案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