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 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说“不”指的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说法的重点;C和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 割让香港岛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查看答案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圆周率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司南

 

查看答案

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戚继光闽广抗倭    B. 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 强化封建皇权    B.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 监视官民    D. 控制国家兵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