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①重工业。②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①“大跃进”运动。 ②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国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以后,我国开展的大跃进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由此可知,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办事。 (3)根据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根据材料四“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使得民主法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此可知,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搞好经济建设,坚决反对个人崇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材料三: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目标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雷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市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查看答案

黔南的张大爷今年80多岁了,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爷爷过去的事情”,其中不可信的事情是(  )

A. 建国初期他家分得5亩地

B. 他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捐出来炼铁

C. 他是人民大会堂建筑队队员之一

D. 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