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

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汉代    D. 隋朝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请回答:

(1)材料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2)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3)这一场战争开始的标志及重要转折点分别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打败法西斯后,为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查看答案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有潜伏着战争。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

(亿)

参战人

(亿)

伤亡人

(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

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

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如图)中, A、B两国及它们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3)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请分别写出一战后和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代史更要》

请回答:

(1)这次危机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有哪三个特点?

(2)这场经济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德国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1919~1922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安排一战后的世界秩序,耍尽种种手段,最终形成了一战后的国际体系。请简要回答关于一战后国际体系的几个问题:

(1)一战后国际体系的名称是什么?是通过哪两次会议建立的?

(2)在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你知道哪些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用简要的语言评价一战后的国际体系。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