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请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1)经济重心南移。 (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因素: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经验。自然因素:南方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肥沃。 (3)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团结;重视教育;重视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材料二反映了宋代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所以三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要重视“三农”问题;要维护社会稳定团结;要重视教育;重视保护环境;制定符合经济发展的政策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是因为宋朝都市( )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商业活动非常繁荣 ③人口众多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指( )

A.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 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

A. 天津和上海    B. 开封和杭州

C. 广州和泉州    D. 厦门和宁波

 

查看答案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通判

C. 户部    D. 枢密院

 

查看答案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兴旺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化昌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