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联系材料二,在下列唐朝疆域方位示意图的空框内填上地名。

(3)说说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或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2)地名:①南海;②外兴安岭。 (3)特点:唐的对外交往非常活跃;外贸活动频繁;国际声望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以上三点任答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平等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南及南海。所以①为南海;②为外兴安岭。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的国际声望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查看答案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前后持续八年之久

B.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C.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D. 首先爆发于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他”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王安石

 

查看答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飘逸洒脱,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