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江泽民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

A. 东部大开发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人才兴国战略    D. 西部大开发战略

 

查看答案

见下图中的西藏农奴,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这种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西藏和平解放时

C. 20世纪60年代初期    D. 改革开放后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  )

①民族团结  ②民族平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新闻媒体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忠。请完成以下问题。

(1)把图1报刊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维新派创办的刊物

同盟会机关刊物

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

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D

 

 

 

(2)请以《中报》记者小路的身份,结合图2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报导——《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的北京》.要求写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简要经过。

 

查看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四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