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以判断,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的面貌特征。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B.     C.     D.

 

查看答案

唐朝的和谐交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让我们走进唐朝,探究民族政策的“渊源”。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政策的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手工业生产发展    B. 对外贸易活跃    C. 商业经济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 )

A. 耧车    B. 筒车

C. 水排    D. 曲辕犁

 

查看答案

《唐太宗传》有这样的记载: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长城一事一笑置之的理由应该是( )

A. 唐初北方无边患

B. 长城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C. 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 开放的民族政策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融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