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材料一描述了落后、萧条的社会现象;材料二描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现象。 (2)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唐初落后、萧条的现象;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解析】(1)依据材料一: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大致意思方圆千里之后,人烟稀少,听不到鸡和狗的叫声,路上也很萧条。由此可知反映了贞观初年,当时落后、荒凉、萧条的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二的意思天下大丰收。在外面流浪的流民全部回到家乡。一斗米只卖三到四钱。一年到头判死刑的只有29人。东到大海,南到五岭(的民众),都不关大门,行走的人们都带粮食,都从沿途得到粮食和供给。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现象 (2)依据材料一时间提示“贞观初年”,由此可知造成当时社会现象的原因是贞观初年之前的现象。结合课本所学,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赋税沉重,民不聊生。还征兵攻打高丽,修建华丽宫殿,使大量的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导致经济落后;还有隋末唐初的内战,当时农民起义,贵族叛乱不断,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大量逃跑,使大量土地荒芜。多年的战争造成了唐初落后、萧条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 隋炀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581年、李渊    B. 618年、杨坚

C. 618年、李渊    D. 618年、李世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1)这是一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菊花诗,他是谁?

(2)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这次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4)谁与藩镇联合镇压了这次起义?

 

查看答案

材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1)《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2)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3)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主要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以上都不是知识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