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 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 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
阅读“1972-1985年中美双方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6 |
1980年 | 3755 | 1059 |
1985年 | 3855 | 3840 |
A. 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 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 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 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 中美两同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盟友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80多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同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