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指哪次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哪次战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请指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略 (5)可以让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14年抗战爆发的标志着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宣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贡献和民族牺牲。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捍卫和平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大会作报告,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材料三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材料四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1)请写出材料一中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会议内容指出该会议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该会议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写入了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该理论是指什么思想理论?

(4)请分别指出“井冈号角”、“长征壮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材料四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中共开创的什么革命道路?

(5)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上述材料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近代前期,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即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依次递进的探索历程。这三个层次的探索历程具体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查看答案

在我国沿用了约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A. 1905年

B. 1912年

C. 1919年

D. 1949年

 

查看答案

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 詹天佑

B. 张謇

C. 张之洞

D. 候德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