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今天的人...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1)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为了丰富生活。 (2)是真的。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和果品,21斤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以人们饿出了浮肿病。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知,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为了丰富生活。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和果品,21斤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以人们饿出了浮肿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查看答案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食物匮乏单调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野菜充饥 讲究绿色食品(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你可知道,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 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 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 穿军装,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