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考古就是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了解历史。它可以让我们和古人面对面,超...

考古就是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了解历史。它可以让我们和古人面对面,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大考古发现,非北京直立人、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敦煌藏经洞莫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发现近十万件石器和大量烧骨、烧石,以及厚达数米的灰烬层,这些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属于打制石器,历史上把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什么时代?烧骨和灰烬的发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哪项重要技能?

材料二1899年,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达仁堂抓药,他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刻着一些符号,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就托人四处收购这种龙骨,古董商们也闻风而动,此后在安阳殷墟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龙骨,并在安阳及附近发现大量与龙骨时代相同或相近的青铜器。

(2)经过学者研究,认定这些符号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在安阳附近发掘的青铜器中,有一件被称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请写出这件青铜器的名称。

材料三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在城内获取大批古物,包括大量魏晋木简。此后,又在西北多地发现汉晋简牍,尤以1930年发现的1万枚居延汉简最为重要,是研究秦汉、魏晋史的重要资料。

(3)简牍有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分量重,人们使用起来很受限制,所以,经过长期探索,西汉时人们发明了哪种新的书写材料?东汉的哪位人物又对它进行改造,并使之逐渐取代了简牍?

材料四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轰动世界。

(4)敦煌文物以佛教用品为多,佛教是于西汉末年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时期派谁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也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1)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2)商朝、司母戊鼎 (3)纸、蔡伦 (4)张骞、芝麻(胡萝卜、核桃、葡萄等)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烧骨和灰烬的发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对火的使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甲骨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时期的司母戊鼎。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人们发明了新的书写材料是纸;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变的经济实惠,逐渐取代了简牍。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学了两汉时期的历史后,七(1)班的小刘同学觉得这是他们“老刘家”最辉煌的时候。课后,他想把汉朝一些重要的皇帝和他们的主要事迹做成小卡片整理起来。同学们请你们帮小刘把这些卡片用连线的方式整理一下吧。

 

查看答案

自从中央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七年级同学们也迷上了诗词。有一天,王佳同学说:“今天我们来个新玩法,我这幅战国七雄方位图上面有五个空格,现在我说五句诗,每句包含一个七雄的国名,请大家把这些诗前面的序号填到正确的空格里。”

 

查看答案

元旦联欢会上,历史老师李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个互动游戏吧,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他们创造了很多中国或世界‘第一’,现在我出五道题,请同学们试一试,把正确答案填在空格上吧。”

(1)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体通史。

(4)南朝祖冲之第一次把           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5)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他被称为          

 

查看答案

“羌笛何须怨杨柳”、“公主琵琶幽怨多”,笛子和琵琶都是西北少数民族发明的乐器,传入中原后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民族融合

B. 中外交流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C.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D. 百家争鸣——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