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的兴起,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辽、宋、夏民族政权并立,有和有战,论文题目可能是民族政权的并立。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

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查看答案

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宋送辽岁币

B. 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C. 北宋送西夏岁币

D. 北宋向西夏称臣

 

查看答案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 陈桥兵变    B. 澶渊之盟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查看答案

下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送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 宋、辽

B. 宋、夏

C. 宋、金

D. 辽、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