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 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 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太宗历史功绩的认识,分析题目,A,B,D三项表述正确,都是唐太宗的政绩,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表述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时期创立的,唐朝得以完善和发展,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查看答案

蒙曼副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隋风云》中说:“美国学者写过书,影响世界的百人名单中,中国两位皇帝榜上有名,秦始皇与隋文帝。”对隋文帝建立的丰功伟绩,蒙曼认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隋文帝的丰功伟绩是(  )

A. 开通大运河    B. 统一全国

C. 科举考试采用殿试    D. 合并州县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魏晋以来北方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混居杂处,互相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做皇妃,他的女儿也嫁给汉族地主。他又为几个弟弟娶汉族女子为妻。

(1)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材料四  公元494年,孝文帝对陆睿说:“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2)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什么?他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

 

(3)材料五的三幅图片,反映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怎样的社会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示现象产生了怎样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梁) 《宋书》

(1)对比材枓一、材料二,《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2)“民勤本业”是江南地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材料三  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人口南迁连续不断,311年洛阳不守,大量人口南迁;369年桓温北伐,也有许多人南迁。383年苻坚南下,淝水之战时,许多北方流民渡江……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人口达90万之多”。

材料四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一一《晋纪九》

(3)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归纳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学习古代江南经济变化发展的原因,你认为对当前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西汉从一个虚弱的王朝发展成为一个统一、国富、民安的鼎盛帝国,经历了几代帝王的共同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1)针对材料一的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什么政策?效果如何?

材料二  汉文帝时,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

材料三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规之农,皆著于本”。大臣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

(2)据材料二、三,概括出这两位皇帝的治国措施。

材料四  汉武帝之前的几任帝王,在“清静无为”思想指导下,自觉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听任地方王国各守其土,各尽其责,同时诸子百家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武帝即位之初黄老之学依然盛行。梁王(汉武帝的叔叔)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3)村枓四中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除了上述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至少回答两条。

(4)据以上材料,你觉得西汉时期的杰出帝王身上哪些闪光点值得今人去学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