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唐太宗按照上述治国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唐太宗. (2)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把舟掀翻.说明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3)体现唐太宗一视同仁、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4)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5)贞观之治.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唐太宗之口,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2)分析材料一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大体意思是: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把舟掀翻。唐太宗说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3)根据材料二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一视同仁、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唐太宗称魏征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他还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查看答案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①一起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人华尔纳从敦煌莫高窟盗走的珍贵文物,它体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这里的宗教是指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敦                D.佛教

 

查看答案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查看答案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悲”的是(  )

A. 盘庚迁殷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