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松赞干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材料三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松赞干布所说的“大唐公主”是谁?松赞干布为何要娶“大唐公主”?

(3)材料三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三中吐蕃赞普的书信内容说明了什么?

 

(1)民族平等。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2)文成公主。因为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 (3)藏族。说明汉藏关系更加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民族平等。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松赞干布所说的“大唐公主”是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要娶“大唐公主”,是因为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三中吐蕃赞普的书信内容说明了汉藏关系更加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谐”是人类的追求之一。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谐,契合了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更符合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永恒理想。以下一些资料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局面。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锐意改革,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使“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2)“开皇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概括隋炀帝的哪些行为激化了国内矛盾,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4)上述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借鉴作用?

 

查看答案

如果把“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中外交往”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查看答案

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黄巢起义 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 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D. 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查看答案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郦道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