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 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 苏联的斡旋

 

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由此分析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台湾”变化为“和平方式解放台湾”。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

A.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 解放台湾

C. 和平解放台湾    D. 台湾实行“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28年——1936年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时间

内容

1928年6月

宣布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

1929年6月

通令国内工业品按一物一税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即可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如有重征可申请退税。

1929年7月

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对近代新兴工业及生产当时需要迫切的产品的工业,按工业种类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专利、免税、减低运费等奖励。

1931年5月

制订实业建设六年计划,建议以兴办急需的基本工业为主。

1937年2月

五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五年建设计划,强调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制酸、炼油等重工业与基本化学工业。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等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种种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开始动摇,终于恐慌……五四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观点。

(4)依据材料一、二、三,为三则材料确定适合研究的主题。

 

查看答案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