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 A....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

A.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 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 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他们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所以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结论与史实关联正确的是

A. 中共一大——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八七会议——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 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材料中的“贵国”和“余”分别指的是什么?

(3)他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试举两例。

(4)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于哪年在台湾设台湾府?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

(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归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同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指,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骥《檐曝杂记》

材料四:(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三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选为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 设立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3)据材料四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