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探寻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

阅读下列材料,探寻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

 

(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并写出图片文献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如下图年代尺

(2)“五四风雷”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A阶段的什么事件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写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B阶段“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

苦难十四年,

日本和汉奸,

压迫老百姓,

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长城怒跃黄河吼。

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檎狗。

胜利凯歌频响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勤词作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4)材料中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刘国勤词作中写到了哪两次著名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1944年”期间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材料四

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而,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5)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该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哪一战役消除了“敌人”放在山东铁锤”? “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什么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任写一点即可得分)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写时间不扣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原因: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5)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孟良崮战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1)根据材料“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图片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成立,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B阶段“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十四年抗战”额开始,刘国勤词作中写到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1937—1944年”期间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5)根据图片的人物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被称为重庆谈判,通过该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消除了“敌人”放在山东“铁锤”的是孟良崮战役;“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屈辱苦难篇】

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就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据图片写出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二场战争中的一件重大史实。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搜集》

(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

材料三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放佛的都被撕裂了。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国耻”指什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抗争探索篇】

(4)上图分别反映了我国近代的什么运动?写出第一次运动中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及第二次运动中的斗争争口号。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5)由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与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三处    B. 四处    C. 五处    D. 两处

 

查看答案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查看答案

“1940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

A. 太原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豫湘桂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