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习历史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美国诗人爱伦·坡在《致海伦》中写道:...

学习历史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美国诗人爱伦·坡在《致海伦》中写道:“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有助于理解这句广为传诵的诗句的史实是

①古希腊创立了民主政治

②古希腊是欧洲最早迈入文明门槛的地区

③古罗马吸收了希腊文明成果

④教皇居住在罗马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是欧洲最早迈入文明门槛的地区。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①②表达了属于希腊的光荣;古罗马吸收了希腊文明成果。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大多吸取了古希腊建筑的精髓,古罗马艺术可谓是古希腊艺术的继承者。在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古罗马才会对后世欧洲建筑,甚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③是罗马的伟大。B符合题意;教皇居住在梵蒂冈城——意大利罗马城内的一个很小的独立国家,他是罗马的主教。④不正确。A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这里的“城市”是指

A. 巴比伦

B. 斯巴达

C. 雅典

D. 罗马

 

查看答案

在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①婆罗门

②刹帝利

③吠舍

④首陀罗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属于这一地区文明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坚决捍卫中国领土,寸土必争,寸土不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沙俄分别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

材料二  2012年9月10日,我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如下图所示。

(2)日本在哪次战争中强占了我国钓鱼岛及附属岛屿?什么时候钓鱼岛重回祖国怀抱?

(3)我国政府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风凰网:“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4)日本曾于什么时间侵占南海诸岛?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中国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采取了哪些措施?

(5)目前,中国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在内的领土主权屡屡遭到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的挑战。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中国领土寸土不失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和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材料三  见国共合作示意图。

(3)请将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4)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