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

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D. 黄瓜

 

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河姆渡遗址”,以及“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联系所学知识,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而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所以答案为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古至今,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世界观,通常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看来,以中国为中心的思想起因与这一事实:中国幅员辽阔、力量雄厚,历史悠久,而又资源丰富;这一切使得它成为东亚世界的自然中心。在理论上,中国的世界观在几个方面必然是等级制度的,同时,几乎无所不包和一视同仁的思想也是重要的。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2)材料二中,中国对“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时的国际格局是怎样的?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第二个阶段时期,哪座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    “资源/全球”“安全”“和平”“合作共赢”等一系列词汇勾勒出“习式外交”的鲜明特点,“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倡导的外交理念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多位学者分析指出这些看似平凡的词汇,折射出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平凡的治国理政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习式外交”使用的词汇,列举出一例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写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每一个中华民族同胞在内的所有人的梦。我们从世界强国的发展中找到民族崛起的密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6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1)材料一中图一数据的变化与率先在英国发生并完成的哪一事件有关?

图二揭示了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以后电力和石油的需求量猛增,请问:这一时期,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两个国家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材料二    1866-190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西部地区增加更为迅速。1866—1880年,美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从1500万英亩增加到3800万英亩。1900年,美国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国成为向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英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当时取得的成就并总结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1)材料一涉及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运动前期,洋务派主要是创办了如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            工业?

材料三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图)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二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你认为变法在教育方面留下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文化开化是明治政府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日本民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5)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失败、日本成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发展道路决定国家命运。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专制集权下的制度创新】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道路上也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创新,不仅促进了封建文明进步,而且影响了东西方世界。

(1)元朝在地方设            ,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先河。

【近代英美的制度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政治制度的改变”分别是通过哪一部文献确立的?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功。

(3)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改造中的典型经验

【中西发展的模式选择】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

(4)结合邓小平和习近平的讲话精神,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推行改革,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对于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B. 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网络化

D. 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与以前有本质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