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佐之”中的“商君”和“之”各指什么人?

(2)根据材料二,请你指出当时人们为了生产更多粮食,能利用的最先进生产工具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秦国疆域不断扩大的原因?

 

(1)“商君”指的是商鞅,“之”指秦孝公 (2)铁农具和牛耕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解析】(1)根据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就会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在秦国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商君”指的是商鞅,“之”指秦孝公。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田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因此,商鞅变法时人们为了生产更多粮食,能利用的最先进生产工具是铁农具和牛耕。 (3)根据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可知,秦国疆域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学的历史都是从一堆史料中整理出来的。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我们学的历史就是在这些史料中发现的、总结的、解释的。正是因为这些史料我们才有了今天学习的历史。

请回答: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①秦始皇陵墓②张学良回忆录音③③司母戊鼎④《史记》⑤《中国共产党党史》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口述史料:

(2)司母戊鼎作为史料可以研究商朝的什么情况?回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是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查看答案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性,学汉语,穿汉衣,与汉族通婚。”材料中的内容促进了

A. 民族的融合

B. 秦国战斗力

C. 北魏经济发展

D. 北魏的迁都

 

查看答案

使曹操基本统一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下列哪是他记载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

A. 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 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 奠定了三国鼎力局面的基础

D. 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查看答案

改进造纸术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筒或木筒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筒,由两个人抬近宫殿,竹筒(木筒)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 笨重,不便阅读搬运

B. 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 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 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