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

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席的话是在什么时候变成现实的?

材料二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以前的第二炮兵部队)、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人人民军队史册。”同时,他还阐述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重要作用,“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此次军队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海军官兵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3)结合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我国海军建设的特点。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1974年。 (2)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现代化军队。 (3)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 (4)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毛泽东的话最终变成了现实。 (2)据材料二“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战略支援部队,此次军队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建设现代化军队。 (3)根据材料三“海军官兵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和“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的信息可知,新时期我国海军建设的特点是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 (4)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问题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彰显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新气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的农村政策。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材料二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1995年,宝钢集团营业总额达470亿元,出口钢材150万吨,进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已经建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材料三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6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68万亿元(10.42万亿美元),同时增长6.9﹪,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

(3)材料三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7年,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提一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表格,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蔡英文曾应邀到台湾明道大学以“向世界出发”为题发表演说,声称大陆如果不能尊重“台湾独立”,两岸可能没办法合作下去。这表面

A. 蔡英文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台湾和大陆对抗升级

C. 和平与发展不再成为时代主题

D. 祖国统一最终难以实现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这是中国人民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A. 网络技术

B. 计算机技术

C. 生物技术

D. 空间技术

 

查看答案

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提出:“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原则”是指

A. 求同存异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和平外交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