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亮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下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是( ...

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亮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下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对峙格局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 世界多极化趋势

 

A 【解析】根据题干小红和小亮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年前的(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诺曼底登陆战

 

查看答案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在上述战争中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

材料二

(2)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材料三 

(3)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图2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该运动的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事件中?

(2)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此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状态又是怎样被打破的?

(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