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进攻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水”指长江;“赤壁”,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曾经发生过赤壁之战,“华容”,确定是赤壁之战,因为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长平之战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

【出现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 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 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①你知道是谁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吗?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②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在沿海地区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最大的特区是?设在福建省的特区是?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1)什么事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总方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