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 材料一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励精图治】

材料一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1)唐玄宗执政初期,朝廷政局动荡不安。为稳定政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2)【盛世繁荣】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杜甫《忆昔》(节选)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象?试分析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3)【盛世危机】

材料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荡枝来”描写的是什么史实?说明了什么?唐朝的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4)【读史明智】

材料四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唐玄宗有始无终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请你说说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到哪些教训。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社会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最象。 原因: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3)唐朝地方官吏进贡荔枝给杨贵妃享用的史实。说明唐玄宗怠于政事,淫于酒色。 “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4)它提醒每一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淸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蒸蒸日上。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开元全盛日”可知,这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景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三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怠于政事,淫于酒色。“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4)开放性问题,它提醒每一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淸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蒸蒸日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请回答: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原因是什么?

(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唐朝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查看答案

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唐朝灭亡 唐朝打败安史叛军 黄巢建立政权 安史之乱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