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查看答案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中华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历史地图是帮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辅助材料。

(1)观察上述四幅地图并为其中的任意两幅地图配上标题和相关的说明文字。

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记录和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宏大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大量实物和史料,这些实物资料是抗战历史的宝贵见证。

(2)观察上述图片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2017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请你设计一枚纪念章并对图案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形式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正确。

 

查看答案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与探索。

(1)下图是“习近平等在南湖边瞻仰红船”。请你说说该船所见证的大事及此事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大事年表(1923—1927年)

1923年

6月加入国民党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1925年

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2月,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1926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

在武汉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

 

(2)通过阅读共产党员毛泽东在1923—1927年的大事年表,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3)请你选取下列任意一张展览中的图片,为其撰写解说词(100字左右)。

 

图片:

解说词: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找寻‘活着’的历史”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吧。

【第一组:探寻名人故居】近代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都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可供后人缅怀、凭吊的故居。下图分别为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在北京的故居。

(1)请你选择上述名人故居中的1个或者多个,设计一个考察活动计划提供给小组讨论。

要求:总文字量50—150字左右。

【第二组:辛亥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

(2)观察下列一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请你借助这些文物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影响的?

【第三组:口述历史】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当事者,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对他们亲见亲历的口述史调查,不仅可以留下相关的珍贵资料,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认识。阅读下列胡适的《胡适口述自传》节选材料。

材料:白话是活的语言,文言是半死的语言,我主张废除死的古典语文,改取活的语体语文,不但用这种老百姓的语言、街坊的语言作为教育工具,并且用它来做文学媒介的改革……凡文言文之所长,白话皆有之。而白话之所长,则文言文未必能及之。……文言的文字可读而听不懂;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可说又听得懂。凡演说、讲学、笔记,文言决不能应用。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台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不如此者,非活的言语也,决不能成吾国之国语也;半死的文字决不能产生第一流的文学也。

(3)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主张文学改良,后陈独秀将其提升到“文学革命”层面。通过胡适的口述材料,请你概括“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说说这一内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材料:朱英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些条约为西方在中国的掠夺,披上了“合法外衣”。……在条约体制下,中国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1)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可以是“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主权不再完整、独立”等,也可以自己选取观点,然后依据下列条约内容加以说明。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三国干涉还辽)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①赔偿西方列强4.5亿两白银,以中国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观点:

说明:

(2)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说一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任举2例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