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是为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洪秀全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制约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二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现状,光绪帝和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直接受到哪次侵华战争的影响?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败于日本”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与材料一“运动”之间有何关系?

“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甲午败于日本”与“变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他对于欧美物质文明采取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 礼仪风俗的简洁    C. 民间服饰的西洋    D.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A.无线电报            B.书信

C.有线电话             D.邮政通信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A. 北洋水师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福州船政学堂    D. 两江师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