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在这一条约中攫取的权利是 A....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在这一条约中攫取的权利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关税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B符合题意;ACD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争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重大损失……

——《世界近代史》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前后,26个签字国对三国同盟成员国“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自己的宿敌和对手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因此除了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雨果

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高一级的整体”是哪个组织?综合材料三、四,请你归纳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五: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五,结合这一主题,写出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查看答案

【恐惧到来的应变】

材料一:罗斯福在他的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⑴材料一中,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克服“恐惧”,罗斯福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什么行动? 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⑵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行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面对材料一中八年前"的“恐惧",德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方式?

罗斯福在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时看到美国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查看答案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共同时代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

写出这一材料的出处并分析其颁布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福泽瑜吉《脱变论》

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所学内容,试列举两例日本政府将“世界文明引入东洋孤岛”的措施。

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变革还有哪一重大事件?

结合以上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给中国发展所提供的经验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生死攸关’、‘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在历史关节点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星火燎原”、“生死攸关”分别指什么事件?

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开展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⑷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查看答案

【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中国近代初期的民众没有吸取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相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为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运动名称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该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⑶依据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