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完全符合“北京人”生存状况的一组信息是 ①距今约170万年 ②生活于北京周口...

下列完全符合北京人生存状况的一组信息是

距今约170万年   ②生活于北京周口店   ③能够直立行走   ④能够人工取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解析】①项距今约170万年的是元谋人,故①项不符合题意;②项北京人生活于北京周口店,故②项符合题意;③项北京人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故③项符合题意;④项能够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什么战役?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通过以上对国共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共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

(1)指出材料中这一重要会议的名称。

(2)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大会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这是中国的哪一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军的大屠杀,国民政府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

材料二

【环球时报】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炸受害地。

(2)材料二说明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请你给日本政府提一个建议.

(3)针对材料一、材料二,作为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4)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22.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阅读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材料一,说出这是毛泽东领导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它在党的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天翻地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下图是一组关于上海历史变迁的宣传海报,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请据此自选一副图片补充在图4的位置。

(2)上海还见证了近代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上面哪一幅图片加以证明?如果想做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在图4的位置补充哪一项内容?

(3)图2反映了上海和近代的哪一场运动息息相关?

(4)缺少题干问题内容,建议补充: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