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

(1)分析材料一,哪一动力机器应用于交通运输促成了铁路业的兴起?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末洋务派冲破阻力毅然兴办铁路,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1881年,9.7千米长的唐山矿区至胥各庄码头铁路建成,顽固派直言“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老百姓也觉得这东西破坏风水。……于是,火车被禁驶。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骡马充当了火车头,拉着车厢行驶在唐胥铁路的钢轨上!

(2)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力主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分析材料二,为什么清朝发展铁路交通步履艰难?

材料三  21世纪初,我国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发展尤其迅速。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牵引传动系统均采用交直交传动,将接触网上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再逆变成交流电通入异步牵引电机;信号控制使用数字控制信号,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中国的高铁技术标准逐渐被大多数国家接受,高铁建设项目已遍及亚、欧、南美等大洲。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高铁采用的“交直交传动”和“数字控制信号”技术涉及哪些科技成就?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4)由中外铁路发展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蒸汽机;铁路运输大大促进了原料、商品的流通和工业化进程,便于人们出行,扩大交往范围,培养了人民遵守规则的习惯等。 (2)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自强求富(答求富或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亦可);中国封建势力顽固、强大(或封建顽固势力抵制西方文明、保守落后思想的阻挠;本题要求规范回答,答中国人××××的不给分) (3)电力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也可写作电气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或信息技术);铁路里程长,技术先进,发展速度快,技术扩散到全世界。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的发展,重视创新能力的增强。 【解析】(1) 分析材料一的“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机器,发明了火车;分析材料一的“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可以归纳出铁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铁路运输大大促进了原料、商品的流通和工业化进程,便于人们出行,扩大交往范围,培养了人民遵守规则的习惯等。 (2)结合所学知识科学,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䜣,在地方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这也是他们力主修筑铁路的目的;分析材料二的“顽固派直言‘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老百姓也觉得这东西破坏风水。”可以总结出清朝发展铁路交通步履艰难的原因有:中国封建势力顽固、强大,思想落后。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高铁采用的“交直交传动”和“数字控制信号”技术涉及电力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成就;分析材料三的“21世纪初,我国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发展尤其迅速。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高铁技术标准逐渐被大多数国家接受,高铁建设项目已遍及亚、欧、南美等大洲。”可以概括出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特点是:铁路里程长,技术先进,发展速度快,技术扩散到全世界。 (4)分析英国的铁路发展和中国近代及现代的铁路发展情况,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的发展,重视创新能力的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美、日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总结它们的崛起历程和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范国内试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新的经济时代”指什么?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抓住各种有利的外部机遇……同时,注重激发自身内部潜力,如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所指的二战后日本崛起的主要内因是什么,并说明日本取得了怎样的经济地位?

(4)上述三国崛起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下列关于危机与挑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危机迅速漫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国应该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  

③各国应该加大反恐力度,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④这些问题靠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撕杀,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改变这种状况,1967年,欧洲国家

A. 接受马歇尔计划    B. 成立欧洲共同体

C. 成立欧洲联盟    D. 统一使用欧元

 

查看答案

19458月,苏联执行一项决议,对日宣战。这项决议来自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联合国会议

 

查看答案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    D. 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