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民族、民权、民生”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君臣”转变为“国民”,反映的是君主废除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思想),选项B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选项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的地点是()

A. 广州

B. 武汉

C. 日本东京

D. 南京

 

查看答案

20173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2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从青年时期起,毛泽东就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対孙辛山的称谓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其中,最能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地位的称谓是()

A. “伟大领袖”

B. “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

C. “中国大革命家”

D.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查看答案

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只好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优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他”()

A. 发起了“公车上书”

B. 组织了兴中会

C. 领导了武昌起义

D. 提出了国共合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 ) “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 2 )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 3 )“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