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段史料反映的是远...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段史料反映的是远古时期哪位传说人物的英雄事迹(   )

A. 炎帝    B.     C.     D.

 

B 【解析】依据题干史料的意思,结合课本所学,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B项符合题意。A项炎帝和黄帝打败蚩尤,与题意不符;C项、D项都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事迹与题意无关。经分析, ACD与题意无关,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中,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B. 商汤灭夏和周武王灭商

C. 西周实行分封制

D. 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查看答案

被人类学家命名为“北京人”的早期人类,证明其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

A. 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B. 使用天然火

C. 用石块、兽骨等制造工具    D. 能够直立行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展开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柳秃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骞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查看答案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