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如下图所示,他是一个具有雄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如下图所示,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据此判断他是谁?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2)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的?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3)材料二中“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并把该学说立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这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文化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1)汉武帝(刘彻) (2)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3)儒家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煮盐、冶铁 (5)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可知,图片人物是汉武帝,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最强盛; (2)依据材料信息: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为了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5)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点睛:专题复习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个历史人物,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收集资料】

(1)班级的同学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他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2)如下图所示该历史人物是谁?

李白曾写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颂了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3)他在位期间实现大一统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根据图片所示写出其相关内容?

(4)除了材料中提到的统一措施外,你还知道他所做的其它史实,请列举两点?

【论从史出】

(5)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结合所学知识,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与创新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依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内容是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哪位国君任用他进行了变法?

(2)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你应该怎么做?

(3)依据材料回答,该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哪一条?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因此,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提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查看答案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大唐盛世

 

查看答案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下面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

A. 破釜沉舟    B. 四面楚歌    C. 项庄舞剑    D. 背水一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