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一)战国形势图 

                     

(二)变法内容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二)变法内容补充完整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1)商鞅;法家。 (2)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3)①燕 ,②齐 ,③楚 ,④秦 。 项目 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 世袭 特权 (3)改革 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 法度 ,禁止私斗   经济 (5)废除 井田制 ,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6)鼓励 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 度量衡 军事 (8)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 目的:取信于民;(或做人要有诚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是商鞅所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的话反映了法家的思想;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变法;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1、2、3、4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田宅;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哪个部落?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指谁?

 

查看答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

A.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查看答案

《诗经》中有很多诗句歌颂周武王完成伐纣灭商大业。武王灭商发生在( )。

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    C. 公元前1046年    D. 公元前771年

 

查看答案

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

A. 农民    B. 军人    C. 商人    D. 铁匠

 

查看答案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