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2)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4)“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材料四,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择第一个事件: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择第二个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5)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应当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近代化之路;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防止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等等(合理即可) 【解析】(1)主要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知识点。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关健信息“林则徐”、“禁毒史”、“光辉的一幕”,综合这些信息,再结合课本所学得到,“光辉的一幕”指的是虎门销烟。 (2)主要考查对图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注意图中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1840年和1900年,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外要注意本题所要求的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故应答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考查的是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务运动,它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维新之路”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共和之路”指的是辛亥革命。 (4)本题考查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提到的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掀起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的运动。 (5)本题考查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的知识。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科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5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5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5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3月3日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他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75年前”、“155年前”、“115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中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与以往比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C. 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第一期    B. 维新变法——第二期

C. 辛亥革命——第三期    D. 新文化运动——第三期

 

查看答案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近代史,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提出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 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民国时期使用的钱币,它应该发行于(   )

A.公元23             B.公元1923

C.公元1933           D.公元193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