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国与美英苏等发达国家的工农...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国与美英苏等发达国家的工农业产品的比较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

141

63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

41

58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20

144

9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6

418

281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    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为了完成1958年1070万吨钢铁指标,全国上下热情高涨,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了约9000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建起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铁炼钢。现代化的大中型钢产企业也大搞群众运动,打乱了规章制度和政策的生产秩序。……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农业生产……出现了亩产13万多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

                                   ---------八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危害。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1)状况: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落后,工业(重工业)发展水平低。 或者: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还有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2)原因: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②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③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实践:实施一五计划。 (3)设想:农轻重协调发展 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4)危害:①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②破坏了生态平衡,为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祸根; ③打乱了规章制度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④造成浮躁的社会风气。 (5)①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电力和煤的产量和英美的数量的比较可知,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工业比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材料一中国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较中可知看出,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2)据材料二“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的内容可知,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建国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根据材料三“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的内容可知,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设想是:农轻重协调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脱离了国情,忽视了客观经济了规律,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根据材料四“打乱了规章制度和政策的生产秩序。……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农业生产……出现了亩产13万多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他们的危害是: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了生态平衡,为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祸根;打乱了规章制度和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浮躁的社会风气。 (5)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应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到图四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2)从图一事件到图四事件期间,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历史时期?

(3)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以被定义为可考据的,不经主观臆断或添加删减所存在的信息,能直接真实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材料. 因此,原始史料就是第一手史料,否则,就不能算第一手资料。以上四张图片的史料价值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 .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 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 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 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查看答案

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查看答案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的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A. “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 “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 “文革”应该被否定    D. “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