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台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于1945年10月收回台湾;能够收回台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之前,中国革命道路是效仿俄国走的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的基干力量被迫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指的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后期,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有了改变现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侮的要求,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严复等。

——选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选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从而兴起了新文化运动。

——选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材料一中,林则徐、魏源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由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继承和应用?

(2)材料二中的话是一位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所说,他是谁?

(3)材料三所提到的辛亥革命,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终归失败。请你谈谈它失败的原因。(从当时革命任务和社会性质的角度来回答)

(4)材料三中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北京大学逐渐成为阵地之一。请写出当时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谁?他奉行的办学方针又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7·山东省名校期末)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电报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四 “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 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 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1)材料一是什么事件后“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蒋介石的这个命令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中的“大事变”发生的时间?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并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4)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查看答案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决战的序幕。( )

 

查看答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查看答案

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