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

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221年,________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______年,________在建业称帝)。________的局面形成。

三国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曹丕 洛阳 刘 备 成都 229 孙权 三国鼎立 造船业 卫温 夷洲 台湾 诸葛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 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依据所学可知,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点睛:列表格分析比较三国形成的时间、地点及皇帝,会画简略地图加深理解掌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况:208年,________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曹军与________________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

意义:赤壁之战为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背景:________末期,__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概况:200年,双方在________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打下基础。

 

查看答案

(赤峰中考)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吗?

(3)上述材料反映的江南经济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北方人口锐减    B. 政权分立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江南得到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