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北魏孝文帝;洛阳。(2)鲜卑语。汉语。说汉话。(3)易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等 ;移风易俗 ,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公元493年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迁往洛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语”指的是北魏鲜卑族的语言,“正因”指的是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提倡说汉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是: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 迁都洛阳    B. 军队战斗力提高

C. 社会矛盾激化    D. 北方民族大融合

 

查看答案

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

B. 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 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 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

 

查看答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

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 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 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 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