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习了九年级历史,九(3)班的同学对“二十世纪上半期世界的破坏与重建”这一话题很...

学习了九年级历史,九(3)班的同学对“二十世纪上半期世界的破坏与重建”这一话题很感兴趣,请你一同来参与讨论。

经济发展的内部危机与解决

材料一: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材料二: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2)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政治极权化危机与解决

材料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战争阴云逼近各国人民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3)材料三中法西斯的形成与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哪一体系的崩溃?

   材料四:(各成员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4)二战中1945年为协调战胜德日法西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分析法西斯最终被打败的根本原因,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1)罗斯福新政.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2)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3)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4)雅尔塔会议.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当今世界人类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解析】(1)材料一描述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状况,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扰,1933年,罗斯福上台就实行新政,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材料二叙述的是苏俄三年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苏俄的社会状况。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此可知,列宁是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3)材料一叙述的是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材料三叙述的使得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崩溃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求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图标志着雅尔塔体制建立。由此可知,1945年为协调战胜德日法西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雅尔塔会议。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一,说说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条商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5月访问非洲时曾指出“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请你观察图二,列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和非洲就有友好往来。

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5)新中国提出的成为指导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分析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国内和平建设的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查看答案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企业诞生于什么运动之中?图二反映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志士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次爱国政治运动建立的政权有着什么样的性质?图三中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进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开始。请问这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

材料四: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4)依据材料四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

材料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的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5)材料五中的会议之后,我国进入到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中国新的建设道路之旅程。请问这条建设之旅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北方。从  ①  起,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到了   ②  ,南方经济就彻底超过了北方。从此中国进入政治和经济的二元时代:南方发展经济,北方紧抓政治,南方经济支持北方政治,这个格局一直都没有变,直到现在。

(1)补充完整材料一,填出材料一中的①、②上的朝代。

材料二见下图

(2)如图反映了南宋哪一方面经济的繁荣?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它的管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四  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放浦东不是上海一个地方的事。浦东开发,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所以是全国的事。”

(4)依据材料四,指出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何在?

材料五  如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比较经济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雄安新区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当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全国将南北方经济更加均衡,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5)依据材料五找出雄安新区的成立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亚投行是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已有57个成员国,涵盖五大洲。亚投行已成为中国外交的又一成功。这反映了(  )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 ③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的是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可以从表格中得出的认识是(  )

A. 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发展的机会    B. 经济全球化中大国强国处于主导地位

C. 高新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 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