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控制。 (3)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国家工业复兴法》)。 (4)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银行破产,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持续了四年;范围广,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大,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业生产和贸易大幅度缩减;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一上台就出台了“罗斯福新政”。其特点就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控制,体现在措施上就是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出台《国家工业复兴法》,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3)根据材料三可知,罗斯福新政内容包括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公平竞争、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相应的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国家工业复兴法》)。 (4)根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经济危机必须加强全球合作,加强协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就是爵士乐了。爵士乐起源于

A. 非洲音乐    B. 美洲音乐    C. 亚洲音乐    D. 欧洲音乐

 

查看答案

一位史学家说:“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脑的延伸,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 计算机技术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查看答案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 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 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这一演说的影响在于

A. 成为冷战即将开始的信号

B. 标志冷战的开始

C. 是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D. 是冷战政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