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最能证明画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 (2) 在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在经济上: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军事上: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4)强国先富民。 (5)成功。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死后,变法的措施仍在秦国施行。商鞅的死值得。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孝公、商君佐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变法;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商君”指的是商鞅。 (2)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在经济上: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军事上: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4)材料二诗中强国先富民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死后,变法的措施仍在秦国施行,所以说变法是成功的;第三问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的死值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就硬度来说,青铜比纯铜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供使用的器物。熔化的青铜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孔不入,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凝时满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而且,青铜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生锈。

材料二:  如下图:众多的青铜器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2)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中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3)青铜器对促进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4)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1)图一中,位于山东省境内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叫什么?图二中位于今天河北省的是哪两国?

(2)请结合图二从北开始按序号顺时针方向周游,把你游历的东南西北四个诸侯国的名称写下来。

(3)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查看答案

某电视台要聘请法制栏目主持人,如果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一思想学派的代表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兵家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B.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C. 提出人类要顺应自然的主张    D. 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和重用

 

查看答案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