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太湖流域苏州、湖洲的稻米产量已占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太湖流域苏州、湖洲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据材料一图片判断,西汉时期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在北方地区还是在南方地区?

友情提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

(2)观察材料二图片,写出该图反映的核心信息。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

 

(1)北方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或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写出两点即可) (4)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在北部,主要在黄河流域。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不平衡。 (3)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太湖流域苏州、湖洲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可以概括出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可以概括出宋代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根据三则材料和问题,可以概括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经历了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点睛:关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属于考试的高频考点。需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 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在探究学习中,小明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为主题做了一期手抄报,其中一幅反映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示意图(下图)。该示意图是否有误?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 封锁沿海港口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重本抑末政策    B. 汉化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休养生息政策

 

查看答案

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①有利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②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  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